雕塑與園林有著密切的關系,歷史上,雕塑設計一直作為園林中的裝飾物而存在,即使到了現代社會,這一傳統依然保留。與現代雕塑設計相比,現代繪畫由于自身的線條、塊面和色彩似乎很容易被轉化為設計平面圖中的一些要素,因而在現代主義的初期,便對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追求創新的景觀設計師們已從現代繪畫中獲得了無窮的靈感,如鋸齒線、阿米巴曲線、腎型等立體派和超現實派的形式語言在二戰前的景觀設計中常常被借用。而現代雕塑對景觀的實質影響,是隨著它自身某些方面的發展才產生的。
一是走向抽象。
由于具象的人或物引起人注意的是其形體本身,很難演變為園林中空間要素的一部分,因而抽象化是雕塑設計成為環境空間之要素的第一步。
二是要走出畫廊,在室外的土地上進行創作。
這里并不是指簡單地將博物館中的作品搬到室外,這樣做不過是恢復了雕塑設計的本來意義而已;也不僅僅是指為某個室外的環境創作特定的雕塑設計作品,使雕塑設計成為環境中和諧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在自然的土地上進行創作,將自然環境構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藝術品,這樣的雕塑與環境之間有了真正密切的聯系。
三是擴大尺度。
隨著雕塑設計的背景從博物館的墻面變成了喧囂的城市街道、廣場或渺無人煙的曠野,為了能和環境相襯,雕塑設計的尺度不可避免地擴大,甚至達到了人能進入的尺度,成為能用身體體驗空間的室外構造物,而不僅僅是用目光欣賞的單純的藝術品,這時的雕塑設計就具有了創造室外空間的作用。
四是使用自然的材料。
在自然的環境中創作雕塑,使用自然界的一些未經雕琢的原始材料,如巖石、泥土、木材,甚至樹枝、青草、樹葉、水、冰等自然材料來創作雕塑,會顯得更為和諧和統一。有的時候,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力量,如刮風、閃電、侵蝕等,也成為一些藝術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一些雕塑設計朝著這樣一個方向發展時,與景觀作品相比較,無論是工作的對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間的尺度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兩種藝術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上一條: 上一篇:水泥石雕制作中的注意事項
下一條: 下一篇:大型雕塑結構要求技術規程是什么?